台消费者信心指数新年上扬 学者:经济前景依旧悲观******
中新社台北1月30日电 台“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30日公布2023年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为59.73点,终止连续四个月下跌。该研究中心执行长吴大任提醒,这是春节效应的短期影响,出口低迷的压力仍在,台湾经济前景依旧悲观。
综合中央社、《经济日报》等台媒报道,和去年12月相比,“中央大学”公布的1月新指数上升了0.61点。六项分项指标中,就业机会、家庭经济状况、投资股市时机等五项上升,物价水准指标下降,上升最多的指标为“未来半年台湾内部经济景气”。
吴大任指出,不宜以景气好转来解读1月CCI指数和分项指标的回升。时值农历春节,民众出门消费、游玩营造出内需升温的情况,这是短期现象。他认为,台湾经济最大的隐忧在出口;美国去年激进升息的影响还在发酵,通货膨胀与升息的压力夹击进一步冲击台湾出口,对家庭经济、企业投资的冲击会持续累积。
台湾1月上旬通过“平均地权条例”部分条文以打击炒房,吴大任说,在此前提下信心指数却回升,被认为“打房”效果影响有限。
据介绍,该信心指数由“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调查期间为1月18日至21日,共访问2900名台湾地区20岁以上民众,抽样误差为正负2%。(完)
喻国明谈网络平台的价值、规则及治理逻辑******
7月15日,2021中国网络诚信大会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诚信建设论坛在湖南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数据及算法等互联网平台资源不是互联网平台的“私有财产”,应形成一种平台资源社会共治的模式,使互联网平台明确自身价值目标及边界所在。
“对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格局而言,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变化。”喻国明指出,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功不可没,且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和特性。
具体而言,喻国明认为,互联网平台不但提供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渠道,也提供了政务、商务、教育、健康等行业,通过互联网传播机制打造新型在线服务的可能性。同时,“碎片化社会”有可能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功能及技术,实现再一次互相连接和再组织化。此外,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化发展,促使人与人、人与物及人与信息的连接更加高效便捷。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平台也给人们提出了很多新挑战。喻国明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互联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网络话语及规则的定义权、裁量权、解释权,可能以用户协议为由实施超越社会与法律的“平台监管”;其次,互联网平台拥有庞大用户、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目前社会规则、社会力量的制衡不足;第三,互联网平台容易利用算法为用户编织“信息茧房”。
喻国明提出了互联网平台治理的三点建议:一是互联网平台是一种生态级存在,要保护其创新自由度,对它的治理应有必要的容错空间;二是提供平台用户协议的社会标准格式文本,由多方评议制订,平衡平台与用户间的权利关系;三是算法及数据是互联网平台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资源,应通过社会共治模式明确这类资源应用的边界和规则。(文/孔繁鑫、姚坤森 图/张瑜 视频/孔繁鑫、曾震宇)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