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之歌》第一集《让长征文物活起来》速览版******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里的重点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等,依次贯通在我国东南至西北地区十五省(区、市)的辽阔土地上。本片通过对长征沿途各类文物文化资源的展示,讲述长征故事。其中当年送郎当红军的百岁老人段桂秀的终身守望,湘江战役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挖掘安葬活动,遵义会议纪念馆数字化保护工程,泸定桥非物质文化遗产铁链制作技艺传承,夹金山翻越体验活动等,体现长征精神,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世界第一兔”亮相古动物馆******
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今天,中国古动物馆《“兔年话兔”——兔年特展》开幕,世界最早的兔形类动物化石领衔一批兔家族里的明星化石亮相。观众可跟随古生物学家的脚步,揭开兔形类动物起源与演化的秘密。
步入展厅,丰富的图文资料、珍贵的化石展品,按照“兔的演化”“兔子的起源”“兔鼠之争”“兔家族里的明星化石”4个部分依次展开。最亮眼的展品要数安徽模鼠兔的上颌骨化石标本和复原像,它们描绘了兔子祖先的形象。这件约6200万年前的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李传夔发现并命名,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类动物。
展柜里,一片放大镜下摆着一块小巧的头骨化石标本。这是兔形目动物中最早的代表——远古道森兔的头骨。专家介绍,远古道森兔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距今约53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地层中,标本保存了带额弓的头骨及跟骨和距骨等附肢骨骼,其在骨骼形态上介于模鼠兔和兔形目动物之间,但因具有一对下门齿等典型兔形目特征,而获得“世界第一兔”的称号。
展览将持续至6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